在线教育专题研究

  • 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在数据库构建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袁竞;

    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是在慕课教学基础上的改进与发展,针对数据库构建与管理课程的特点,其能够针对性解决教学难点。文章首先对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内涵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SPOC混合教学模式,包含了课前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重构和教学任务的规划,课中混合教学的设计以及课后教学评价的设计。通过教学实践,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专业素养。

    2024年06期 v.35;No.156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开放大学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周羡蕾;

    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有助于保障教育质量和促进终身学习。现阶段,在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方面,顶层设计需要完善、教育理念有待更新、培训力度还需加强、资源支撑尚需夯实。对此,文章建议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教学理念、实施专业化培训和整合优质资源等途径提升教师数字胜任力,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

    2024年06期 v.35;No.156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STEM教育理念下开放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郑鸿;

    在知识经济时代,跨学科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促使STEM教育理念与课程建设的关联性愈发重要。STEM教育理念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而深度学习是强调知识建构、技能融合和迁移应用为一体的学习方式。开放教育课程建设在多学科融合、项目问题设计、专业师资配备、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资源分配等方面需要完善,因此,文章基于STEM教育理念,探讨开放教育课程建设,提出以大概念推动学科融合,培养创新思维;将STEM教育理念有效融入课程设计;优化资源整合,加强师资培训;完善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均衡资源分配,保障公平学习机会等策略。通过这些策略,旨在开展深度学习,提升开放教育课程建设质量,以满足跨学科人才培养需求。

    2024年06期 v.35;No.156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数字虚拟空间技术赋能开放教育发展研究

    席亮;

    数字虚拟空间技术为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首先介绍数字虚拟空间的概念、本质以及依托的技术基础,然后阐述数字虚拟空间技术赋能教育领域的特征,接着分析开放教育将是教育领域中适合引入数字虚拟空间技术的教育类型,并阐述开放教育融合数字虚拟空间技术后发生的变化,最后总结和展望数字虚拟空间技术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将给开放教育带来的变革。

    2024年06期 v.35;No.156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用户界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阮洁航;

    随着数字艺术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用户界面设计课程正经历从传统线下教学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转变。文章分析了专业课程数字化改革的必要性,通过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加强高质量的数字化课程建设、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革课程形态与教学方式。因此,深化数字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合作能力和探索式学习技能,促进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06期 v.35;No.156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数智化赋能英语教学发展路径新探

    陈淑娴;李秀明;

    文章探讨数智化技术如何赋能英语教学创新,分析数智化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的样态、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数智化技术带来了教育内容的数智化、教育方式的灵活化和教育评价的全息化等方面的样态呈现,也对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文章提出树立数智化教育理念、强化数智化教学意识、整合教学资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深化角色认知与情感联结、促进个性化教学与资源均衡等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推动英语教学向更加高效、个性化及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024年06期 v.35;No.156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基于财务共享平台的开放教育在线实训课程改革研究——以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为例

    王越芸;温建萍;丁玫;

    文章对上海开放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索,利用智能共享中心平台,保障课程内容符合财务共享平台的要求。会计信息系统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总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未来,需进一步丰富该课程的在线教学资源,并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以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财会专业人才。

    2024年06期 v.35;No.156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

  • 信息技术赋能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路径研究

    黄丽婷;李菱菱;钱芳;胡峥嵘;

    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创建虚实融合的教育教学情境,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空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拓展了全民终身学习的时空边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其虚实融合的特征,构建虚实相生的公共服务场域,使全民终身学习逐步走向融合化、沉浸化与具身化。通过重视顶层设计、强化协同治理、完善基础设施、引育专业人才和深化国际合作等途径,扎实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全民终身学习领域的加速演进与深度应用,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06期 v.35;No.156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社区低碳教育情境式微课设计探析

    容一源;

    社区低碳教育情境式微课可以提升居民对低碳消费、低碳生活和低碳收益的认知,是社区开展低碳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将碳普惠的实践情境以微课的形式向居民开展教学的重要实践。文章基于ADDIE教学设计模型,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五个阶段,结合社区低碳教育的特点,对社区低碳教育情境式微课设计和开发进行分析,明确社区低碳教育情境式微课的设计策略和微课设计模式。

    2024年06期 v.35;No.156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职业教育

  •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应用研究

    文梦丹;陈君涛;韦书令;

    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文章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应用潜力。传统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资源质量、更新速度及个性化教学支持等方面需要完善。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专业教学资源生成、学习评价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场景。同时,提出了助力数字素养提升、辅助专业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制定专业教学资源开发政策以及完善专业教学资源筛选机制的实施路径,为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2024年06期 v.35;No.156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龙正君;

    在全球数字化经济的大背景下,财务工作呈现出智能化、自动化及无纸化的发展态势,企业会计的核心职能已转变为对经济业务的管理控制与决策支持。同时,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也逐渐转变。高职院校肩负着向社会输送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重任,应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应将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教学改革之中,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从而实现培养高质量会计技能人才的目标。

    2024年06期 v.35;No.156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蒋春春;凌凤花;

    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学改革进程及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的纳税实务课程在教学内容与现实需求、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对此,文章从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构建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2024年06期 v.35;No.156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基于CIPP模型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潘艳荣;

    创业教育是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发展的基本保障和要求,国内创业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但尚未建立起成熟且可推广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文章引入CIPP模型中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四个维度,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资源保障、运行实施和绩效评价提出优化建议,为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提出改进方案,在提升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进一步探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024年06期 v.35;No.156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职业院校科创融合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王显轩;罗梦云;曾丹;黎玲;梁丽霞;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从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新双高”建设的需求出发,阐述了职业院校科创融合重要性,同时,从人才培养理念、教育教学资源、产教融合效力等层面,分析了科创融合面临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着重从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分析了科创融合体系的建设思路。此外,提出了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业人才需求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三个方面出发,构建“三位一体”科创融合体系的建设路径,旨在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科创融合体系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2024年06期 v.35;No.156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教育教学改革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区域高等教育协作发展路径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协作发展为例

    郭春甫;宋欣悦;

    数字化转型为区域高等教育协作提供了发展动力。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区域高等教育协作呈现出一体化、网络化和融合性特征,但在教育资源分布、高等教育质量与空间规模等方面需要优化。区域高等教育协作的实施依赖于坚实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数据的有效共享与管理、明确的合作协议和资源共享机制等核心要素。因此,提升区域高等教育协作的整体效能,需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的革新迭代、发展共建共享的数字教学资源平台、创新区域高等教育协作治理机制以及构建数字驱动下产教融合的跨域协同发展的实践模式。

    2024年06期 v.35;No.156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嵇凤珠;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文章基于数字化转型背景,分析了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对接现代会计产业需求,提出重塑数字化实践教学目标、构建多元化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数字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群和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建议,为培养高职院校复合应用型数智化会计人才提供借鉴。

    2024年06期 v.35;No.156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经济管理

  • 数字技术促进服务业转型优化的机制与路径探析

    陈璇;

    数字经济相较于传统的经济形态,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的特征,已成为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实现形式和发展方向。我国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在许多领域已经有广泛的创新应用,尤其体现在服务业的应用促进其转型升级优化。数字技术不仅提升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促进了生产关系的转变。在服务业中,数字技术作用于各生产要素,优化了生产资源配置。通过赋能服务创新,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数字技术的应用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促使服务业整体产业模式向低成本、高效能、便捷性及网络化的方向转变,这进一步推动了服务业的转型优化,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2024年06期 v.35;No.156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低碳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张得龙;王克帅;

    低碳农业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可以为生态文明作出积极的贡献。文章分析了我国低碳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低碳农业技术对农业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针对目前低碳农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低碳农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体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发展循环农业等策略。

    2024年06期 v.35;No.156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广西开放大学举行开放教育2024年秋季新生开学典礼暨“思政第一课”

    余德富;

    <正>2024年10月27日,广西开放大学举行开放教育2024年秋季新生开学典礼暨“思政第一课”,学校领导李卫东、王兴辉、龙雪津、黄鹄、翁洁、李敏智、刘绍英、侯宗毅出席典礼,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开放教育学院全体教职工、教师代表以及200多名新生代表在主会场参加典礼,各市(县)开放大学(学习中心)负责人、教职工和开放教育2024年秋季新生在分会场或通过线上观看直播的方式参加典礼。开学典礼由副校长刘绍英主持。典礼活动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学校党委书记李卫东以《启航新征程筑梦向未来争做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题,为全体新生讲授“思政第一课”。

    2024年06期 v.35;No.15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广西开放大学学报》2024年要目(总第151期-156期)

    <正>~~

    2024年06期 v.35;No.156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广西开放大学学报》征稿启事

    <正>《广西开放大学学报》是由广西开放大学主办的教育综合类期刊,大16开,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 45-1414/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3950。本刊主要栏目有“特稿”“在线教育专题研究”“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等,并且不定期推出新栏目。根据《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等相关规定,来稿需符合以下要求。一、论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二、在题名下标明作者姓名、论文署名的单位(全称)及单位所在省市、邮编。多个作者名之间用空隔分隔,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及相应的工作单位前加注不同的数字序号。

    2024年06期 v.35;No.156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下载本期数据